“非遗进校园”——西苑小学之行圆满收官
2015年9月18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石家庄市西苑小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少年智力开发报社与河北智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旨在抓根、抓心,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更深的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内涵,正确引导文化取向。

少年智力开发报社副社长吴铮和发行部主任马红卫代表报社向西苑小学赠书
“非遗进校园”是少年智力开发报社2015-2016年度推出的第一期课外活动,也是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地域特色、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专门举办的一场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
9月18日下午14:00,休门吹歌、藁城宫灯、藁城吹糖人、传统玩具、武强木板年画、无极剪纸、石家庄彩粽、鼻烟壶等特色各异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齐番亮相于西苑小学的操场。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面对传统民俗项目,孩子们展现出深厚的兴趣。“以前从没发现还有这么多新奇、个性、好玩的小东西,人们好聪明啊,动动手动动脑就能做出这么多神奇、有意义的东西”,记者在参观展演的时候听到四年级某学生的惊叹。

传承人现场为孩子们表演吹糖人

吹糖人艺人被孩子们团团围住

班主任老师也会吹糖人啦

传统的吹歌艺术吸引了众多孩子驻足观看

剪纸艺人向孩子们展示现场制作的剪纸

孩子们被神奇的内画鼻烟壶技艺深深吸引

传承人现场为孩子们展示制作木板年画过程
传统玩具的传承人李先生在被问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事时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间的相通性极高,一点点去接触、学习,就会发现祖宗传下来的这些经典,确实耐人寻味。虽说是做手工制作玩具,但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经过仔细斟酌,包括用料、配色等。手工制作不仅有特色,而且有意义。小孩子们应该勤动手,勤动脑,多发明,多创造,同时继承老一辈人传下来的经典。非物质文化是一代代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化的目击者,需要好好保护、传承。
在活动中,少年智力开发报社副社长吴铮先生、发行部主任马红卫先生代表报社向西苑小学赠送《少年智力开发报单元金题卷》1070册,届时,西苑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孩子都将收到报社送出的暖暖温情。吴铮先生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少年智力开发报社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力配合省文化厅开展一系列传承民族艺术的活动,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报社的征文展架前孩子们踊跃报名参加小记者
活动结束后,报社将举办以“我身边的非遗”为主题的征文大赛,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所见所听所感将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报社将选取优秀的作品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为获奖孩子们颁发与非遗产品相关的奖品,同时,文章将择优刊发在少年智力开发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