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塑,顾名思义,就是以糖为材料,制作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各种造型,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形态。“吹糖人最早源自北京一带,吹糖艺人肩挑担子,走街串巷,糖人卖给小孩解馋,赚点养家糊口钱。”齐师傅说,现在会吹糖人手艺的人已越来越少,吹糖人已演变成一种民间工艺。据齐振义讲,他是上世纪80年代去菏泽拜师学习吹糖人的,其后一直在邹城一带活动。齐师傅的家什装在一个顶部装有横梁的木箱里,吹好的成品就插在横梁的小孔里冷凝,并招徕顾客;工具包括一个用油漆桶改造的简易小炉、一个平底小锅子、一双筷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还有若干麦秸秆。仔细地包在塑料袋里面的琥珀色的糖块是用蔗糖和麦芽糖混合炼制的,这是吹糖人的原料。

“吹个孙悟空!”“我要个猪八戒!”“吹个黄鼠狼吃鸡!”……在兖矿铁运处小学,齐振义现场给孩子们演示了吹糖人的全过程。齐师傅能做很多花样,如老鼠上灯台、黄鼠狼拖鸡、猴拉稀等属于吹塑作品;猴子耍刀、龙蟠柱、齐天大圣、蝎子倒爬墙等,则属于堆塑。当糖加热融化得像稀泥一样时,就成了“糖稀”。齐师傅用筷子缓缓搅拌,挖起了鸡蛋大小的一团,放在手中揉捏和拉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糖稀混合的更加均匀。然后把糖稀压成饼状,并用拇指在一面挤出凹坑,如同在做窝头。随后将“窝头”搓圆,轻轻捏住窝头顶部,从中部开始将其向下拉长。拉长变细的部分迅速冷却凝固,齐师傅用手指轻轻一弹,多余的糖稀落回锅里继续加热,他手中剩下一个如同带着尾巴的、尚未充气的气球一样的“坯子”。这时,“气球”的尾巴是冷却坚硬的,而球体部分温热柔软。准备工序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吹糖人的精华部分:“吹”。只见齐师傅把气球尾巴噙在口中,缓缓吹气,球体部分就如同变戏法一般慢慢膨胀并逐渐变得透明。他吹气的同时,双手在球体上轻轻地揉搓和挤压,很快一只歪着脑袋的大公鸡就完成了。齐师傅用麦秸秆蘸了些热糖稀,将公鸡粘上去,当真活灵活现。
很多孩子们还是第一次真切地看到吹糖人的全过程,脸上写满了惊讶和神奇的表情。齐振义表示,现在已把吹糖人的手艺传给徒弟齐崇渠。“希望吹糖人的技艺就和剪纸、年画等一样,作为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够把这种古老的传统手艺保存下去,流传下去。”齐振义说。
稿件来源:济南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