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力开发报,成长规划第一品牌!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加入收藏      咨询电话:87038085
主页 关于报社 产品展示 小记者 我爱读报 发行部 服务导航 在线留言
少年智力开发报推出合订本了!!有需要订阅的朋友可以直接电话下单87771771
报社简介  
本报荣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
历年荣誉
28小时,考满分
少年智力开发报•单元金题卷
2015新品合订本
少年智力开发报备战小升初
热点服务  
订阅指南  
精彩专题
香港学生假期怎么过?07-01
让不同学生群体过好暑06-30
《海底总动员2》看后感06-30
暑假是学生养成好习惯06-30
年年放暑假,暑假是怎06-27
顶替06-27
官方微信  
关注智力在线,让教育变得简单、高效、有趣

关注本报官方微信:智赢未来,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想在孩子面前有威信?这些你一定得知道!
想在孩子面前有威信?这些你一定得知道!

       现代社会的家庭,一般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很容易把工 作环境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难做到平和,恨不得用一句话把十件事都解决掉,以便可以让自己有时间休息一下。于是“命令式教育” 就成为大忙人父母们最常用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来看一下两个例子,大家应该都经历过类似场景。

  情景1 星期天的早上,明明被妈妈催着起床。妈妈命令他去摆碗筷,可他趴在沙发上不想动。 等妈妈端了饭菜出来, 他还保持着原状, 妈妈只好自己把碗筷摆放好。

  情景2 明明刚准备吃饭,楼下传来一阵鞭炮和锣鼓声,他放下碗就往阳台跑。妈妈在后面喊他:“明明回来,吃完饭再去看!”可他就像没听到一样,眨眼就跑到阳台上 看。原来是有人结婚,明明看得津津有味。妈妈不停地催他:“不要在吃饭的时候做其他事情!”可明明却一直等到车队走得没影儿了才磨蹭着回到餐桌吃饭。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家长也在连连点头“我家孩子就是这样!”“是啊,说了什么都不听!”“就是干了也是一万个不乐意!”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到底是家长的命令错了还是孩子的表现错了?以上例子中家长使用的就是典型的“命令式家庭教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命令式家庭教育” 容易导致两个问题:

 

 

  “ 令出不行 ”

 

  妈妈让明明摆碗筷,但是明明并没有按照妈妈的命令去做,这样的命令并没有被执行,是无效的。

 

 

  “ 令行不止 ”

 

  明明不吃早饭跑去看热闹的车队,妈妈提醒他“饭会凉”,明明却坚持要等车队离开才回到餐桌,完全无视了妈妈“禁止在吃饭时做其他事情”的命令,禁止的命令也是无效的。

  从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看出,“命令式教育”并不是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甚至还可能产生其他的问题。很多时候“命令式家庭教育”还会升级成“家庭暴力”,而孩子的表现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家长没有划清 “命令” 和 “协商” 的界线

 

  上文事例中,妈妈命令明明去摆碗筷,如果这是妈妈的“命令”,那么妈妈就应该要求他必须去做。可是妈妈其实只是商量的意思,只不过 是用命令的口气说出来了,明明没有做,妈妈也没有强求。这样一来,明明就会认为,妈妈的命令是可以不执行的,而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是妈妈在和他协商,这会造 成他对“命令” 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

 

 

  二、令行不止不如没有命令

 

  为了让明明专心吃饭,妈妈命令他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但是明明却跑去看迎亲的车队,完全不顾妈妈的一再催促。妈妈在明明 不听劝阻的时候没有强行制止,更没有事后的惩罚,这就让明明认为,即使是“不许……”“禁止……”这类的命令也是可以不听从的,也不会受罚,那么,妈妈的 命令就完全失去了权威性,以后再下什么命令也都没有作用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尽量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说话,一来避免泛用,使命令的权威性减弱;比如早餐时摆碗筷这种事,如果妈妈只是商量的意思,那就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应该用温和的语气来表达。二来避免命令得不到良好的执行,使亲子关系疏远。

稿件来源:搜狐教育

主管: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主办:河北省新闻出版发展服务中心 邮编:050091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路563号 少年智力开发报社出版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1285号

友情链接: 百度 | Google | 少智报总社 | 少智报小学部 |   

     技术支持:新钥匙建站   冀ICP备15011285号-4